上海电力大学智能发电实验教学中心贯彻学校“立足电力、立足应用、立足一线”的办学方针,在实验和实践教学中以求真务实、立德树人为目标,用合理的教学方式方法不断提升学生的各方面能力。经过多年建设,中心构建了“三层次、四模块、五能力”教学体系。通过构建“专业培养、综合训练、创新培养”三个层次,“专业基础、专业技能、专业综合、创新与学科竞赛”四个实验模块的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学生“验证能力、设计能力、综合能力、创新能力、就业能力”五能力。
智能发电实验教学中心组成包括三大板块,分别是专业基础类实验室群、发电特色类实验室群、大学生创新类实验平台,分别支撑不同能力培养。
专业基础类实验室群包括了检测与自动装置实验室、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实验室、嵌入式与网络通信实验室三个实验室大类。下设传感与检测技术实验室、热工计量实验室、过程控制与DCS实验室、自动控制原理实践中心、嵌入式计算机实验室、光电信息实验室、电力传感网实验室等15个专业实验室。为学校包括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电子信息、热能动力、电气工程等10多本科专业的专业课教学实验和实践课程服务。主要实验设备包括CSY3000型传感与检测综合实验台;自主式传感开发装置;测控系统与传感器实验仪;自动控制基础实训平台;过程控制实验装置;嵌入式教学实验开发平台;基于Siemens的S7-200PLC实验平台;PCS7控制系统平台等。实验项目以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为主,培养学生更加扎实掌握关于信息、控制、网络等各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发电特色类实验室群涵盖了火力发电领域、核电领域、新能源发电领域三大类实验室,其中包括了12个实验室或平台,实验室群本着学校“立足电力、立足应用、立足一线”的办学方针,主要服务于上海电力大学校内包括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热能工程等涉电专业的高年级本科生教育、研究生教育、科学研究,以及企业员工培训等。中心拥有当前火电、核电的主流发电机组仿真模型、DCS控制系统以及先进工业控制网络系统。所采用的激励式仿真平台能全方位模拟发电机组从冷态到满负荷的全工况启停、正常运行和故障处理。还具有电厂分散控制系统工程师站的全部功能,有效保障了教学、培训和科学研究的顺利进行。实验项目以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综合训练为主,培养学生综合设计思想及独立思考意识。
中心开设的本科实验实践类课程包括:发电特色类课程实验(如电站控制系统、DCS、BMS & CCS、DEH、核电控制系统、核电安全与评价等)、本科生认识实习、课程设计、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等。同时,中心为电厂先进控制与优化运行、电气设备故障诊断和状态评估、电力传感网技术研究、核电仪控与安全评价等方向的科学研究和研究生培养提供学科平台,这些特色平台的建设及应用在人才培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智能发电实验教学中心一贯注重实验教学与工程实践和社会应用实践的结合,实验内容强调与科研活动、工程实际、电力行业背景及社会应用的紧密联系。中心与国内外企业具有长期良好的校企合作基础,与菲尼克斯电气、上海自动化仪表有限公司、爱默生公司、施耐德电气、ARM等中外企业通过设备赠送或成本价采购等方式共建实验室,组成了校企共建类实验室群。校企共建实验室既减少了学校实验室建设的成本,也达到了推广企业产品的目的,实现了校企双赢。今后将进一步与企业合作,增加校企共建实验室的数量,在共建中注重功能、类型错位,促进校企共用。此外,中心长期坚持电力特色培养的实习实践教学活动,与多家单位签订生产实习实践基地协议。目前已经和上海申能电力科技有限公司、华能上海燃机电厂、上海工业自动化仪表研究院、上海自动化仪表有限公司、爱默生控制系统(上海)有限公司、外高桥第一发电厂等20余家企业建立了校企产学研合作,校企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固定的企业实习实践环境。
实验中心的创新类实验平台教学体系,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创业能力。中心为大学生创新活动项目以及学科竞赛提供了多样化的实验平台,重点支持了“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西门子”杯中国智能制造挑战赛、“AB”杯中国工业智能大赛、中国机器人大赛、“恩智浦”杯智能汽车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等全国性大学生学科竞赛,连续获得国家级特、一、二等奖,省部级特、一、二等奖等优异成绩,学生的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得到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