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发电实验教学中心
Experimental Teaching Center of Smart Power Generation

实验教学

《电站对象建模与仿真》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电站对象建模与仿真   

英文名称:Modeling & Simulation for Power station

课程编号:2403328

学时/学分:32学时/ 2学分

适用专业自卓

先修课程:

一、课程的目的和任务

本课程的授课对象是自动化卓越班本科生,属控制类专业必修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火电厂热工过程建模与仿真的基本原理,了解动态模型计算机仿真的一般方法,能将建立的动态模型转化成仿真模型。了解火电厂仿真机的软硬件构成及应用,为将来从事相关工作打下基础。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和特点

本课程的基本要求是掌握数学模型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掌握计算机仿真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课堂讲授:掌握采用机理法建立火电厂热工过程动态模型的一般方法,能根据质量守衡原理推导各种系统的液位(料位)动态模型及压力节点、流体网络模型;能根据能量守衡原理推导绝热管道动态模型、单相介质换热器模型;能根据辐射换热理论推导炉膛辐射换热模型;了解汽轮机组做功模型、加热器模型的建立方法;了解锅炉工作原理、模型建立方法。

作业方面:本课程采用非笔试形式,主要是考查学生上机。

三、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热能动力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锅炉原理、汽轮机原理等)先修课,是学习该课程的基础。

四、实验学时分配                 

序号

课 程 内 容

实验学时

2

计算机仿真技术及电站仿真机介绍

2

3

数学模型

4

4

热工过程动态数学模型基础

4

5

建模与仿真

6

课时合计

16

六、考核方式

本课程采取非笔试形式,对每个同学每次上机情况进行答辩,答辩内容包括对概念与理论的理解、运用和分析,对算法的运用以及对简单问题的建模三部分。总评成绩根据平时成绩(包括考勤、占不超过30 %)和答辩成绩(占不少于70%)综合确定。

七、教材及参考书

教材:

《大型火电机组系统仿真与建模》,吕崇德、任挺进、姜学智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参考书:

《自动控制系统数字仿真》,韩璞、朱希彦编著,中国电力出版社,1996

《火电厂仿真机原理及应用》,韩璞、刘长良、李长青编著,天津科技出版社,1998

 

执笔人:杨旭红

审核人:黄伟

院(部)负责人:王志萍